2007年9月12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总书记到访过的社区有着无边风景
杭州王马社区党建带动平安创建
本报记者 陈岚

image

  这天天可见的“红袖章”是社区的一道风景线

  满怀豪情迎盛会,共创伟业开新篇,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七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为充分展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政法战线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八八战略”、“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和“法治浙江”建设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迎接十七大专栏《我为党旗添光彩》,敬请关注。

  今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冒着酷暑走进了杭州的一个社区,还亲切地与社区老党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当时,那位有着51年党龄的梁奶奶用“忘不了、不能忘、无怨无悔”这10个字表达了自己对党的忠诚。此言令总书记动容,也成了党员心声的最佳概括。
  这个社区,就是杭州长庆街道王马社区。而梁奶奶说的这10个字,不仅仅是她自己的感悟,更是社区里每一个党员的坚定信念。
  日前,记者走进了这个著名的先进社区。从全国首创的楼道党支部,到党员与贫困家庭的结对帮扶;从非典时期的有序有情,到全年不间断的党员奉献……这里的居民们说,社区的事有党员操心,他们心里就踏实,生活在王马社区就意味着平安和幸福。

  一项创举:居民楼建起了党支部
  走进社区党委书记汪丽君的办公室,记者还来不及自我介绍,就被一位大妈抢了先。汪丽君对着记者微笑了一下,算是打招呼,也算是示意记者稍等。耐心听完大妈的讲述,详细地作了记录,又将大妈送出门,她才微笑着走到记者面前,说:“记者同志,真不好意思,实在是太忙了……”
  随后,她把记者领到了二楼。这里是整个社区的党建活动室兼电脑室和图书阅览室,布置得很温馨。
  “总书记就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和我们亲切交谈的。”汪丽君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他听了我们关于楼道党支部工作的汇报,称赞说:楼道党支部建得好,不仅把党员凝聚在了一起,而且为社区居民做了许多好事。”
  总书记所称赞的楼道党支部,是王马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发明”。2002年7月18日,住在王马社区富润里1幢1单元和2单元的18位共产党员第一次以党员身份聚在了一起。也就是在这一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楼道党支部诞生了!因为富润里1幢又称“科普楼”,所以这个楼道党支部被命名为“科普楼党支部”。
  富润里地处杭州老城区,又是老宿舍楼,楼道和楼梯的灯泡破损较多,通道较暗,即使白天进出也得小心翼翼。于是,就在楼道党支部成立的第一次组织生活会上,18位党员交了一次特殊的党费——每人捐出20元钱,把楼道里所有破损的灯泡都换成新的,他们把这次活动称为“亮灯工程”。
  “当时成立这个楼道党支部,是受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启发。我们社区的党员,绝大多数是离退休人员。大伙儿都觉得,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不能离开组织,即使到了社区也应该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汪丽君说。

  一场考验:非典时期如何让社区稳定团结
  科普楼党支部成立那一年,王马社区共成立了10个楼道党支部。然而,这批党支部成立不久,就经受了一场不小的考验。
  2003年非典期间,杭州确诊了3例非典患者。当时在王马社区里,也有几位居民因为是接触过患者的医院工作人员,或是到过疫区的人员,被隔离在家中。
  这时,社区干部一声令下,各楼道支部的党员纷纷响应,挨家挨户分发预防手册。一些党员除了给小区车棚、垃圾房、下水道消毒外,还自掏腰包买来口罩、肥皂、酒精棉赠送给居民。
  那些日子,楼道党支部的所有党员24小时轮流值班,目的是为了保证被隔离的居民能正常生活,又不感到孤独无助。“我们的党员都是穿着防化服,轮流为被隔离的居民送去食物和书报杂志。其中有一个被隔离者是中学生,为了不让他的功课落下,楼道支部的党员还主动当起了辅导员。”汪丽君说,那段时间,这些刚成立的楼道党支部对稳定民心、抗击非典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党员们的无私无畏,让社区居民很感动,也马上对党员建立起了充分的信任感。居民们都说,有这些党员操心,他们心里踏实多了。
  如今,王马社区已建起了27个楼道党支部,覆盖了社区的109幢楼房和212个楼道,589名共产党员全部都有自己的“归属”。
  而且,每个楼道党支部每月都有固定的“党员奉献日”,27个党支部各一天,科普楼党支部加一天,在职党员和驻地单位的党员每月各有一天奉献日。这样,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党员奉献日”。至于“奉献”的内容,则包括组织小区巡逻、社区绿化、净化环境、文明引路、社区活动室值班等等。
  现在,每天都有4名党员在社区里进行治安巡逻。无论刮风下雨,臂挂红袖章的党员天天都在为社区居民巡逻服务,这已经成了王马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汪丽君说,党员们的付出,为社区织就了一张平安网。现在,社区任何工作都能在第一时间内传达到位,社区的运转高效又顺畅。            

  一份信念: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安宁更和谐

  采访中,记者同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聊了很多,也听了不少故事。讲故事的人们,都口口声声不离“我们王马社区”,脸上也都不约而同地洋溢着自豪和满足。这些故事并不惊天动地,却很温馨感人。

  故事一:大伯“失踪”的美丽误会
  讲述人:77岁老党员 梁舜华
  很多人都说,能见到胡锦涛总书记是我这个老太太的福气,可是我觉得,生活在这个社区更是我的福气。住在这里,一直都很安全、很安心。
  那次因为邻里之间的热心,还闹出过一个美丽的误会。我们楼里有一个独居的大伯,一天,他在金华的儿子打电话到社区,说是一整天没联系上自己的爸爸了。楼道支部的干部听说这事,那个着急啊,因为大伯患有高血压,万一在家出了意外可怎么好。后来,大家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一个有大伯家钥匙的街坊邻居(托邻居代管钥匙在我们社区很常见)。
  开门进去后,只见屋里没有人,摆设一切正常,可报箱和牛奶箱却是空的。大家觉得事情蹊跷,我们几个老党员就开始在报箱前蹲点。这才发现,报纸和牛奶是被三楼一个小伙子取走的。
  原来,大伯是去参加了一个俱乐部的活动,要3天之后才回来。他本想托我取报纸和牛奶的,但是小伙子说“梁奶奶年纪大了不方便”,就主动把这事揽了下来。因为他工作忙,每天回来得晚,所以才发生了这件“怪事”。

  故事二:共产党员都站起来
  讲述人:社区党委副书记 李萱
  我们王马社区有企业退休人员2306名。每年春天或秋天,社区都会组织老人们外出搞活动。
  今年春天,文美楼的几十个退休老人分别乘坐两辆大巴外出游玩。下午返回时,其中一辆大巴出了故障,停在了离社区还有3站路的地方。由于车子一时难以修好,调度车辆又要等很长时间,司机建议故障车上的老人乘另一辆车走。可是,两辆车的人合乘一辆车,实在挤不下。这时,楼道党支部书记王水娟站起身大声说:“共产党员都站起来,我们步行回去!”车上党员全部应声而下,跟王水娟一起步行回家。
  车上很多老人一回来就到社区跟我们说这个事,说的时候很动情。

  故事三:楼道书记的“跟踪”行动
  讲述人:退休工人 陈知廉
  我们王马社区的楼道党支部,有几个“必访”的规矩,具体的我记不清了,反正重病住院的人,支部的同志是肯定会到医院看望的。
  我家住在学智楼,去年我患了肺结核病住院治疗。我的孩子们告诉我,楼道党支部书记傅水根几次上门询问,说是要到医院来看我。我嘱咐他们一定要守口如瓶。因为我这病是传染病啊,再说,社区的同志们这么忙,怎么好意思呢?
  可是有一天,我正在病床上看报,忽然社区汪书记和楼道傅书记走了进来,还带来了鲜花和水果!我当时话都说不出来了,眼泪就这么唰唰地流了下来……
  后来我才知道,为了搞清楚我住在哪个医院,傅水根守在我家进出的路口,悄悄跟在我家人后面,一直跟到了医院、看到他们进了传染病区,才返回。一回到社区,就马上叫上了汪书记一起来看我。
  工作都做到这份上了,我们能不感动吗?